缺失定价权危及中国产业控制力-其它资讯
中国从制造和出口大国向产业和资本强国迈进,是未来一段时期整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正视短期内难以克服的资源供应瓶颈,并找到可行的对策,早日形成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否则,假如没有足够强的产业控制能力,即使制造能力再强,也很难跻身一流经济强国之列。
其实,这话还算留有余地。众所周知,在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上,中国从未握有主导权。以石油定价机制来说,这些年来中国企业基本上是看客。目前国际石油的定价载体是三大期货市场和五大现货市场。国际市场石油交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内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和伦敦商品交易所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两者被视为全球石油市场两个最重要的定价基准。过去,油价走势主要取决于基本供求关系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石油定价权主要掌握在欧佩克手中,自从纽约、伦敦两大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后,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逐渐扮演主要角色,油价定价权渐转移到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一些金融机构和英美石油公司掌控了国际油价的定价权。特别是影响力极大的投资银行,通过期货这一合法但监管漏洞很大的金融工具,利用他们对相关信息的垄断与话语权的操纵,诱使石油价格按照它们预期的目标变动。而在上述定价机制形成过程中,中国企业基本被排除在外。
至于在铁矿石市场定价权方面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中国钢铁企业,尽管一再声言要博得定价权,但始终难以撼动三大铁矿石的蛮横地位。其中原因,除了既有铁矿石贸易秩序的惯性作用之外,也与中国企业对国际商业规则知之不深、部分企业内耗严重密切相关。并非铁板一块的中国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极易出现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整个行业的现象。以至于上游企业稍微施展谈判之外的手腕,就能轻易拿到极为重要的商业信息,进而使中国钢铁企业全行业利益受损。
中国企业在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初级商品定价权上的缺失,在折射出中国依然处于不平等国际分工地位的同时,也对中国产业控制力亮起了红灯。
冷轧钢管生产工艺流程 汽车轴管用钢 (太规) 螺旋焊管主要质量指标对照表